也談法隆寺
現代的學者,尤其是研究東方的藝史家,不可諱言的,常爲了在學術界引起注意,
而作了所謂的翻案式的論文報告。通常這類的「學者」,是先有了顛覆的想法,再去蒐集可能支持這種假設的資料。這種做學問的方式,極易過度重視枝微末節的片面史料,而忽視了更堅實的宏觀歷史。
日人對於保護古蹟的努力,爲世所讚揚。相對於貧窮落後的中國,日式文化的精緻包裝, 常更能「感召」西方人。而右翼的日人長久以來,莫不在傾全力地在「改變」其文化大多源於中國的事實。有效的方式,即是鼓勵培植西方的「東方通」,以發表學術論文及在高等學府教學的方式,來造成影響力。不單是日本,近年來韓國「扭曲歷史」的強大企圖心,亦讓正史的傳承,遭到嚴重的考驗。
筆者在大學任教「亞洲藝術史」七年,碰到的最大挫折, 常是批改到學生的學期報告,引述的資料來自上述的那種「學者」。感覺一學期的努力,付諸流水,無力也沒時間再去糾正那些被誤導扭曲的腦袋。尤其是日本漫畫電玩的「次文化」,影響力更是驚人,已然蔚為現代學子「歷史觀」養成的主流。
去過京都,奈良多次。要瞭解唐朝以前的佛教建築藝術者,很遺憾地,只能藉日本人忠實保存古建築的努力,方得一窺中國人的原創智慧了。九世紀大規模的滅佛運動,再加上無情天災戰火的摧殘,唐以前的木構建築,在中土,幾無倖存。
今人欲知中國六朝時期的佛教藝術,就必須到奈良研究法隆寺。可能建於七世紀初的這個寺廟群是世上碩果僅存的最古老木造建築。 素有「日本藝術搖籃」之称的法隆寺,集有自飛鳥時期以降的各朝代風格的佛教造像藝術。在670年曾遭火劫,約於711年完成重建,才正式更名為法隆寺。另一次發生在1949年的火災, 波及了金堂本殿,把裏頭一幅珍貴的唐朝風格的壁畫給毀了。日人以現代技術按原樣重建重繪,盡力恢復了原貌。
佛教源於印度,約於西漢末傳入中國,吸收儒家及道家的精華後,方得以在中土扎根茁壯。佛教藝術融合了印度中華美學,反應各朝代的審美觀,向來即是想要更深刻瞭解中國歷史文哲者所必須學習的。成熟後的中國佛教於552年左右,經由韓國傳入日本,時值中國的南北朝時代。日本的第一代佛教造像藝術家及建築師,大都來自中國。第二代,甚至第三代,在日本社會上享有極高名位的佛像雕刻家,都帶著中國的血胤。毋庸置疑。
佛教在日本能成功地與其本土宗教抗衡,並取得優勢, 乃歸功於聖德太子大力的漢化運動。尚未有文字的蠻荒日本,藉學習佛法,像飢渴許久的海綿一樣全面吸收中國歷經三千年演進的文化精華,從此步入文明之列。飛鳥時期起自552年到645年,建於此時期的佛寺,沿襲的中國風格大約是500至550年的六朝期間的建築型式。文化學習與傳播需要時間,日韓的藝術風格多襲自中土,卻非同步流行,日本的漢化,一開始,得経由韓人; 聖德太子之後才有了直接學習的機會。
六、七世紀時的日本,與文采風華沛然的「上國」中華文明,之間的鴻溝過鉅, 尚無力且無自信發展出屬於自己的佛教建築風格,是極合史實的「推論」。在法隆寺裏,歷年來的中外學者,也並未發現源自新石器時期的本土神道建築元素。若以六朝佛寺建築在中土闕然為由,而認為法隆寺是融和了日本建築的藝術原創,則犯了治史者的大忌,倒果為因了。